网站地图   会员登录   联系我们  更多

您好!今天是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国际培训
INTERNATIONAL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学员反馈 > 研修报告 > 正文研修报告

第十一期德国物流信息化研修班报告

2015-04-08

2010年赴德参加物流研讨会报告
    2010年9月7日至9月21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首次组织以物流信息化为主题的赴欧洲(主要在德国)学习研修团,由国内物流软件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物资贸易流通企业以及物流教育研究机构人员组成,共计18人。德方由德国国际继续教育与发展协会(简称Inwent)负责接待和协调,整个过程双方合作愉快,经过14天的学习和交流,全体团员安全回到北京然后返回自己的单位。现将有关本次学习研讨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习交流概况

    本次学习安排了9次公务活动和一次总结,公务活动包括在大学、研究机构的学习,也有在企业的参观和讨论,内容涉及德国和欧洲近期物流信息化的发展、政府对物流现代化推动、物流企业信息化和机械化的结合应用以及教育研究机构在物流信息技术方面的创新和实践。
   本次学习和参观的信息管理和技术涉及企业物流一体化、集装箱管理技术、港口供应链协同、第三方物流企业分拣自动化、火车编组的协调管理和货运中心的信息化解决方案等。
   由于团员们大都带着问题参与学习和研讨,针对性较强,在总结和平时沟通中,团员们都表示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大家看到了德国在物流信息化方面的成绩,也看到了我国在此方面的成绩和差距。
 
 

二、收获和体会

    德国或者欧洲的物流信息化水平如何?政府如何推动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企业如何应用物流信息技术以及学校如何进行科研并实现产业化都是我们关注的问题。半个月下来,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和判断,可以说德国的物流信息技术研究和应用水平普遍较高;政府对物流信息技术研究有所投入,但信息化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企业;物流企业间的协调能力相对较强;科研和教育结合市场充分;全民对环保的认识和实践明显地超过了国内。

1、德国物流信息化水平体现在普遍性

    德国物流信息化的水平总体上比国内强,如全球最大的企业管理软件ERP就是出自德国,另外还有众多的物流软件开发商。从物流信息化应用角度看,德国将近6万家物流企业几乎都有信息化支持,普遍应用水平比较高,而且很多企业已经应用了许多年。中国也有较好的软件开发商,他们通过实践的积累和业务总结,依托自己的平台软件,开发了一些企业实用、成本较低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但是就信息化普遍性和应用水平而言,国内差距不小,主要体现在国内大的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高,采用了先进的技术,效果也不错,但中小物流企业在这方面的认识和实践就要差的多,一些小的物流企业没有任何信息化支持。

2、企业自觉认同物流信息化

    我们参观了德国北部的一家名叫阿泰乌(ATU)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它负责全德汽车零部件的配送,2003年建成运行的配送中心面积约6万平米,其中轮胎立体库面积近1万平米,库高达30米,11台速度高达4米/秒堆垛机负责约40万个轮胎的存储。其他汽车零部件的拣选都是在不同库区由人工结合电子标签系统共同完成,操作非常简单,而周转箱的库内递运都是自动化,规模很壮观。又如德国汉堡港口装卸系统,自动化程度更高一些,几万平方的集装箱堆场只有14台岸边集装箱起重机上各有1名吊车司机参与货船和口岸的装卸工作,每年400万个集装箱的装卸、搬运几乎全部由信息技术和机械设备的完美结合完成,包括约70台自动导引车(AGV无人操作车辆)通过地面定位芯片与信息系统结合执行集装箱有序地搬运工作。据解说人员介绍,这种程度的自动化系统在德国非常广泛,企业认为信息化是必须的,是市场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和品牌的需要,所以他们愿意在信息化方面保持投入。我们在不来梅大学的物流技术应用学院,看到德国邮政旗下的DHL委托该学院正在研制的从集装箱和厢式货车中自动取邮包的机器人,研制经费由DHL提供。

3、物流信息化需要企业协同

    德国的中小物流企业有5万多家,运输仓储的资源同样需要优化,因历史或地区原因引起的货运网站曾经有多个(这与国内目前的现状相像),导致货运资源只能在某一个网站涉及的区域内完成运力和货源的匹配。德国的网站运营商们(如Timocom,Transnet,USW等)意识到这一点后,联合货运协会一起沟通,制定技术标准,推出了统一的全欧洲货运供求交易和综合服务平台。由此形成了任何一家物流企业或个人都可以在统一服务平台上发布信息,交易信息传遍由小网合成的大网的局面,大大增加了运力和货源实现交易的可能性。
    国内目前有数十个基于货运中心或物流园区的信息公示和交易网站,由于诚信体系没有完整建立和运行,无法从交易结果的实现中收费,基本上靠收取会员费形式支持网站运行,但这些网站运营者都是独守一滩,争做老大。而企业和个人发布的物流供求信息却受限于自己所注册网站,不能做到一条信息在多个网站上公示和匹配。

4、政府重视基础技术研究和环保

    德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在物流现代化的推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其中两方面的工作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支持对物流基础技术研究,二是对环保的重视。
    08年德国不来梅大学的物流技术应用研究所中标了由德国联邦政府出资240万欧元的“智能物流”研究项目,项目着重研究货车(含冷藏车)运输相关的控制技术,包括空间的充分利用,货物质量保证,线路优化,准时到达、有序装卸(just in sequence)等,涉及到RFID、GPS、传感器、温控设备及运筹学等一系列技术的综合应用。研究的结果已经部分投入应用。
    德国政府、企业和民众对环保的重视是我们感受最深的。为了鼓励长途运输尽可能采用较为低能耗的铁路运力资源,德国政府会主动在货运中心修建铁路线;为了防止环境污染,一些物流企业会在油料堆放区底下铺设防渗漏材料阻止残油对地面的参透;为鼓励企业重视环保,民众更乐意购买带有环保标志的物品等等。可以说环保和低碳经济意识在德国的各部门、各行业和民众心里已经建立起来。

5、产学研紧密合作

     德国政府通过建立完备的产学研合作政策环境,引导高校通过产学研支持产业集群发展。高校普遍十分重视产学研合作,并在合作过程中特别强调目标的始终如一、过程的持续长久和效率的极大化,也就是说,德国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而且这种关系一旦建立,将是长期、稳固和紧密的,也是非常注重实效的。德国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典范是双元制教育,即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应用为目的,教学活动在企业与高校交替进行。学生在企业做工时,以企业为主,合作学校派出教师进驻企业给予理论指导;学生在校理论学习时,以学校为主,企业派出技术专家到学校协商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校企双方共同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这也是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
     正因为德国的产学研合作目标的始终如一、过程的持续长久和效率的极大化,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产业发展所需的技术工人得到充分保障,确保了产业领域的技术领先和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建议

1、政府加强政策引导和基础研究投入

    我国政府在物流科技和信息化推动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启动了研究项目和示范工程,如“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现代服务业共性技术支撑体系与应用示范工程”、“国际贸易区域经贸合作与流通促进关键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等,在一些特定企业或领域发挥了作用,但效果不够明显,如项目的影响力和示范性较小、项目产生的标准也没有得到合适的认同等。因此,政府需要加强宣传和推广。另外要多发挥协会和研究机构的作用,协会的专家召集和协调能力以及研究机构的专项技术研究能力比起企业要强,研究成果也会更具推广力。

2、加强企业间合作

    同类企业在同一领域为了经济利益而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法则,但是企业应该认识到他们之间还有合作的一面,目前国内企业在供应链上的协同基本停留在理论上,实质性的合作很少。实际上在物流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全国物流园区(或货运中心)资源的共享等方面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合作成果也会给合作方和客户都带来更多的利益,为此,政府应该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合作鼓励,协会应加强合作的组织和推动,企业更要提高合作共赢的意识。

3、强调持续发展提倡绿色物流

    绿色物流符合国家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要做到绿色物流需要改进的内容很多,包括物流过程中的高效率,低消耗,包括物流过程中废弃物的回收处理再利用,包括环境保护等等。在建立这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全民都要增强意识,政府在政策法规和资金上对发展绿色物流要加大支持力度,同时也要对破坏环境、不利于持续发展的行为给予适当的惩罚。
    以上是我们这次赴欧物流研修团学习、考察的一点体会,由于时间紧,学习和交流的广度和深度都有限,体会和建议可能不准确,请指正。
 

赴欧物流研修团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九日

上一篇:教育部物流教指委代表团访美报告
下一篇:第十期德国大件运输研修班报告
地 址: 北京市丰台区菜户营南路139号院1号楼,亿达丽泽中心7层706室 电话:010-83775917 传真:010-83775767 E-mail: web@clpp.org.cn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教育培训部
京ICP备0603182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990 技术支持:友邦佳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