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会员登录   联系我们  更多

您好!今天是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 > 领导讲话 > 正文领导讲话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首席顾问丁俊发在第八届全国高校物流专业教学研讨会上的讲话

2008-08-11

\

    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关于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都要开展讨论。中国物流的发展从概念引进到现在正好也是三十周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准备在今年年底发表一篇关于“中国物流发展三十年”的文章。
    今年年初,我在苏州开会时专门讲了“中国物流发展三十年”,已经刊登在《现代物流报》上,讲到经过了三次大的飞跃,还有三个门槛没有迈过去,今后还要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回顾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列出十个、二十个成绩,但我们更多的是要发现问题,进行思考,特别是一些深层次的思考。
    一、物流经济要防止步流通经济的后尘
    讲物流离不开流通问题,流通有宽口径和窄口径之分。从广义来讲流通是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统一,是商品所有者关系的总和。从马克思到中国领导人讲流通重要性的时候,是大流通的概念。另外还有一个狭义流通,就是我们所说的批发零售。在国民经济运行中间,涉及四个方面——生产、分配、交换(流通)、消费,我国的改革与发展也包括这四个方面。由于中国生产力落后,1978年以来,我们集中力量发展生产,改革生产,生产力发展了,GDP上去了,但分配、流通、消费的改革与发展并没有一起跟上去,因此我国国民经济就不可能协调发展。把国民经济从“三分法”变成“四分法”,流通从生产中分离,变成一个独立的经济领域,这是马克思的一大贡献。但马克思在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如何实施流通则是空想的,他的思想影响了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列宁看到了马克思在这一问题上的错误,实施了新经济政策,但斯大林时期却实施了“无流通论”,毛泽东时则实施了“轻流通论”。
    江泽民同志于2002年2月25日在中央党校讲到:“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烙印很深,这也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搞好流通极为重要,是消费通过流通来决定生产,只有现代的流通方式才能带动现代化的生产,大规模的流通方式才能带动大规模的生产。因此要大力支持和推动连锁经营、集中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竞争力”。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1、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开始进入消费通过流通来决定生产的时期。
    2、到现在为止,“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烙印很深,这仍然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个烙印是马克思、斯大林给我们的,因此要敢于否定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空想流通理论。毛泽东同志重视枪杆子、笔杆子,也重视称杆子,但陷入左的阶级斗争理论时,就把流通变成资本主义复辟的温床,产生修正主义的根源,“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烙印很深,影响经济发展,这就需要我们解放思想,清除这种烙印,与旧观念彻底决裂。
    3、“现代流通方式才能带动现代化的生产,大规模的流通方式才能带动大规模的生产”。这就要求我们大力推动发展新的流通方式,包括电子商务、现代物流、连锁经营等等。
    现在很少有人去好好研究江泽民同志的这段讲话,这不仅仅是江泽民同志的讲话,这段话集中反映了中央新一代领导人对流通问题的精辟论述。是我们今后发展流通理论,发展物流理论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
    去年,我曾经在一些会议上提到一种现象,但是并没有引起大家的关注。我国的物流业发展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但我国大牌经济学家却很少谈物流问题。即使有些大牌经济学家谈到物流问题时,也只是轻描淡写,并没有涉及到物流的实质,这种现象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这就使我们回想起以前大牌经济学家也很少关注流通问题的历史。
    我希望物流经济不要步流通经济的后尘,流通经济由于有一个历史原因,所以一直进入不到主流经济学,也引不起大牌经济学家的重视关注。物流不一样,经济的全球化与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物流产业与日俱增,我希望物流经济能进入主流经济学,物流产业能真正成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正是我这几年到处参与一些活动的真正原因。
    因此,我特别希望大牌经济学家能够多关注、多研究物流的问题。同时也寄希望于我们广大的中青年学者、专家,在物流经济理论研究领域能够涌现出大牌经济学家。中国的物流产业发展不仅呼唤着物流理论家,也呼唤着物流企业家的诞生。
    二、中国的物流产业发展非常迫切,但又不能操之过急。
    中国物流业发展非常迫切原因有三:
    1、中国的经济总量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拉动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我国的经济总量人均水平以及运作成本,又处于世界 的落后水平。我国GDP与物流总成本之比从2001年以来一直超过18%,而发达国家在10%左右,差20—30年。所以我国要真正成为世界大国、经济强国,必须改变中国“大而全”、“小而全”的经济模式,发展现代物流。
    2、中国已是世界制造业大国,而各国之所以把产业转移到中国,是因为中国的劳动力、土地、环保等成本很低。现在中国的这些成本也在不断提升,这就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中国要真正成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强国,主攻问题之一就在于物流成本的控制。
    3、中国模式对世界的影响。中国创造的这种特有的模式非常吸引发展中国家和一些落后国家。很多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都认为中国的模式是一种方向。中国特色的物流模式也需要我们去积极探索。
    但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又不能操之过急,原因在于:
    1、认识不一致。首先对于“什么是物流”的认识不一致,不同人对于物流的认识是五花八门,有了标准术语也没有用。所以我主张在全国出版一本《中国物流基本知识读本》,普及物流的基本知识。其次,对于“物流业能否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认识不一致。有些人明确表示,“物流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说法不科学,甚至有人认为,物流业很有可能成为今后经济发展新的泡沫。而对于专门研究物流的人来说,我们也拿不出充足的数据来证明物流已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第三,对如何管理物流业认识不一致。第四,对物流业如何运作的认识也不一致。物流业虽然发展很快,但是在很多问题的认识还没能达成一致。
    2、制造业从整体上物流还摆不到位子上。在我国“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运作模式还非常严重,而制造业物流成本又在全国物流总成本中占大头,所以从去年开始我就提出“第二产业”的“第三产业化”,今年又提出中国物流业的发展首先要从制造业突破。但制造业都要搞一体化物流、供应链物流是不现实的。我国制造业自身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相当多的企业现阶段还根本顾及不上解决物流问题。
    3、农业物流刚刚起步。三农问题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问题。去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发展适应现代农业的物流产业。那么适应现代农业的物流产业是什么样的?为此去年我在《经济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但农业物流的启动难度相当大。
    4、政府的物流管理没有形成合力。物流管理成本占GDP的比例,发达国家一般只有0.5左右,而我国高达2.4%。这包括行政管理成本。中国的物流管理很分散,集中度低,社会化程度低。
    三、我们对发达国家物流的研究缺乏深度、广度。
    国外一些重大问题的研究尤其是深度研究都是在大学的研究机构进行的。在我的提议下,中国物流学会分别在北京物资学院、上海海事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专门设立了亚太、美洲、欧洲三个研究部,分别由邬跃、黄有方、何明珂担任主任。这三所高校的相关专家学者非常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还是缺乏深度和广度,全国更是如此,这就需要我们更多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继续努力,争取弥补这方面研究的不足。物流的细分很厉害,我也希望我们的研究更细一些,成为物流某一领域的专家,不要都成为“万金油”专家,我很想看到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我也希望这些研究成果能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四、2008—2015年全国物流的专项规划涉及到一些物流重大领域,急需理论支持。
    由国家发改委主持,我参与的“2008—2015年全国物流专项规划”已经基本完稿,很快就要报国务院审批。这个专项规划中涉及很多物流的重大领域,但是我们还缺乏理论的支持,在中国从总体上还是理论研究落后于物流实际的发展。我列举了以下十个方面:
    1、中国物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2、物流空间布局与物流产业结构研究;
    3、农业物流研究;
    4、应急物流研究;
    5、粮食物流研究;
    6、能源物流研究;
    7、可再生能资源物流研究;
    8、制造业供应链改造研究;
    9、综合运输物流体系研究;
    10、物流经济学与物流企业产业升级研究。
    五、中国物流教育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  。
    从2001年的第一届全国高校物流专业教学研讨会开始,到今年我们已经连续成功举办八届全国性研讨会,对于物流教育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里我们首先要感谢教育部的大力支持,其次,要感谢高校的大力支持。第三,要感谢教育部全国高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他们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这几年,教指委在物流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同时开展了大学生设计大赛、精品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教学基地建设等大量扎实的工作,并取得了很多成绩。
    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国的物流教育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研究。首先,对于物流学科建设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其次,我们的专业建设一定要有自身的特色,既要符合社会办学规范,又要有所创新。特别是我们的实验室建设和教学基地建设,还需要积极探索。第三,我们的精品教材还很缺乏,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我们的师资培养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总之,我们的物流教育要从以往的重数量转向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既要立足当前,缓解物流人才不足之需,更要着眼长远,为物流业发展创造一个强大的人才支撑。

2008年7月21日

上一篇:袁贵仁:实现高等教育发展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战略性转变
下一篇:教指委主任黄有方在第八届全国高校物流专业教学研讨会上的讲话
地 址: 北京市丰台区菜户营南路139号院1号楼,亿达丽泽中心7层706室 电话:010-83775917 传真:010-83775767 E-mail: web@clpp.org.cn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教育培训部
京ICP备0603182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990 技术支持:友邦佳通